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加密货币成职务犯罪新工具 执法部门面临侦查挑战
加密货币时代下的职务犯罪:新形式与新挑战
近期,多起涉及加密货币的职务犯罪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些案件不仅暴露了一些公职人员和企业员工的违法行为,也凸显了加密货币在非法利益输送中的新角色。本文将就近期发生的几起重大案件进行分析,探讨加密货币时代下职务犯罪的新特点和执法部门面临的新挑战。
近期重大涉币职务犯罪案件回顾
证监会高官涉币案
不久前,一则关于证监会科技监管司原司长严重违纪违法的公告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官员被指滥用监管权力,在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机构业务拓展、软硬件采购等方面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并利用虚拟货币进行权钱交易。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受贿金额达到3万元即可立案,刑期和罚金随受贿金额的增加而加重。
北京1.4亿元虚拟货币职务侵占案
2023年12月,北京检察机关披露了一起涉及1.4亿元的职务侵占案。2020年至2021年间,某科技公司员工冯某利用职务便利,与他人共谋骗取公司服务商奖励金1.4亿余元。
犯罪嫌疑人随后通过多个境外虚拟币交易平台将赃款转换为加密货币,并利用"混币器"试图掩盖资金来源和性质。案发后,冯某主动退还了92枚比特币,总计追回赃款约8900万元。
由于冯某并非国家工作人员,其行为涉嫌构成职务侵占罪。根据最新修订的立案追诉标准,职务侵占金额达3万元即可立案,相比此前的6万元门槛有所降低。
涉币职务犯罪案件的关键信息解读
这些案例揭示了加密货币时代下职务犯罪的一些新特点:
执法机关的侦查能力显著提升。即使犯罪分子使用多个交易平台和混币器,执法部门仍能成功追查资金流向。这表明,混币器等工具已不足以有效隐藏犯罪行为。
追回赃款仍较依赖犯罪嫌疑人的配合。由于加密货币的特殊性,如果资金被转移到境外或存储在冷钱包中,执法机关往往难以直接追回,需要犯罪嫌疑人的主动配合。
加密货币成为新型利益输送工具。其匿名性和跨境特性使其成为一些人眼中的"理想"受贿媒介,但同时也因其交易的可追溯性成为有力的犯罪证据。
结语
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发展和传统金融体系的融合,预计涉及加密资产的职务犯罪案件可能会增多。这对执法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其加强对加密货币的认知和技术手段的升级。同时,这也警示了公职人员和企业高管,加密货币并非规避法律的安全港,切勿心存侥幸触犯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