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从渗透率视角解析: 全面布局加密市场的投资之道
从互联网投资到All in Crypto:渗透率逻辑的应用
Jason曾在华兴资本、启明创投任职,后负责某家族办公室的国内投资。他在2017年ICO潮首次接触加密货币,但当时认知尚浅。2020年,他受到某知名人士的影响,开始深入研究这一领域。
吸引Jason的核心逻辑是渗透率。他举例说,阿里巴巴上市时中国电商渗透率为3%,十年后增至30%。而当时加密货币用户仅1-2亿,全球人口60亿,未来潜力巨大。目前加密货币渗透率约为6亿人,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2023年,Jason创立了自己的基金NDV。在比特币2.9万美元时入场,20个月内获得了4.3倍以上的回报,表现优于比特币。他的交易策略相对简单直接。
MSTR的投资逻辑
Jason的投资理念始终围绕"机构渗透率"展开。2023年,他们主要投资GBTC,因其对比特币有折价。ETF获批后,他开始思考机构投资者的下一步动向。
经过分析,Jason选择了MSTR而非矿业股票或Coinbase。原因是MSTR逻辑简单,易于形成共识,特别适合刚接触加密货币的投资者。相比之下,Coinbase等公司的基本面分析更复杂,矿业股则可能分散投资者注意力。
事实证明,MSTR的表现超过了英伟达、比特币等多个热门投资标的。
机构投资者的关注点
Jason定义的"大钱"包括主权基金、保险公司、大学基金等。这些机构目前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渗透率可能不到千分之一。
机构投资者最看重的是易懂性和流动性。因此,他们目前主要关注比特币或少数几只相关股票。Jason认为,共识容易形成且流动性好的资产更容易吸引大资金。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XRP和SOL能获得较多关注。XRP历史悠久,市值大,流动性好,且不时有法律事件引发关注。
Jason强调,金融本质上是供需博弈。他建议关注大资金的动向,而不是过度追逐需要费力凝聚新共识的资产。只要在正确的资产上保持大仓位,就有可能获得超额回报。
牛市顶部预测
Jason认为,从ETF发行至今,比特币从4万美元涨到10万美元左右,市场流入了300-500亿美元。要达到15万美元,还需要同等规模的资金流入。
他分析了可能的资金来源。短期内,美联储或财政部不太可能大规模入场。目前看来,州政府可能是潜在的大买家。假设每个大州投入20亿美元,50个州合计可能贡献500-1000亿美元。
基于这些分析,Jason预计牛市顶部可能在15万美元左右。他建议关注某些分析师提供的宏观链上数据。
Jason认为,当前市场相对透明,美国主导下的关键事件日期都会提前公布,给予市场参与者充分时间思考和预判。
市场周期变化
Jason预测,未来加密货币市场仍会存在周期,但不再是严格的四年一轮。这是因为供给端的四年一次减半对市场的影响正在减弱,"四年周期"更多成为一种心理预期。
同时,长期资金的进入将使市场更接近美股特征。各种加密货币可能逐渐形成独立叙事和趋势,不再与比特币同步涨跌。
Jason预测,未来政府可能重新定义代币性质,允许代币分红、回购等。这将使加密货币市场更像美股,呈现强者恒强的特征,而非类似A股的板块轮动。
小币种选择策略
对于小币种交易,Jason的策略是在大趋势下,只选择自己认识的创始人的项目。他认为,只要创始人持续努力,投资者最多损失机会成本。
Jason特别关注创始人的成长性。无论是善于营销还是专注开发,只要创始人在不断进步,能够提供新的认知并付诸实践,Jason就认为这是好的创始人。
个人成长建议
Jason强调认错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他推荐阅读《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教会他如何正确面对错误。
在交易方面,Jason建议实践、迭代和复盘。他特别推荐记录每次交易的原因,持续积累经验。
Jason还推荐关注某位知名交易员,认为其对加密货币的基础认知贡献很大,并懂得取舍之道。
最后,Jason强调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最大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