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解密愤怒退出:DAO治理中的关键机制与常见误解
"愤怒退出":DAO治理中的重要机制
"愤怒退出"是DAO领域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概念。随着DAO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面临分叉、创始人离开甚至清算的情况,使得这一术语在各种报道中频繁出现。然而,人们对"愤怒退出"的理解往往存在误区,甚至一些国外专业媒体也经常误用这个词。
概念起源
2019年以太坊丹佛大会上,一个用于创建捐赠型DAO的协议Moloch v1被发布。与复杂的DAO操作系统相比,Moloch v1协议核心仅有400多行代码,简洁易用,方便人们汇集资金并集体管理。
在DAO治理中,少数意见无法避免。决策通常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但这可能导致多数派滥用权力,侵犯少数派利益。为防止这种情况,Moloch协议引入了"愤怒退出"机制。
"愤怒退出"的运作方式
当成员反对某项提案但仍被通过时,Moloch协议提供了7天的宽限期。在此期间,投反对票的成员可以选择"愤怒退出",在提案执行前取回自己在合约中的剩余权益。
"愤怒退出"有几个关键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成员需要对DAO财库有直接、可追溯的历史投入,才能从代码层面公平确认剩余权益并实现退出。
协议演进
Moloch v1协议取得显著成功,但功能仅限于协调捐款。随后,Moloch v2应运而生,增加了支持共同投资等功能,拓展了商业应用范围。
Moloch v2的完善引发了Investment DAO热潮,一些知名项目如The LAO、Flamingo、MetaCartel脱颖而出。Investment DAO已成为Web3投资市场的重要力量,部分已进入传统投资领域。
基于Moloch v2框架的投资DAO也支持"怒退",但情况更为复杂。v2作为投资协议,涉及历史权益的确认和拆分,使"怒退"在代码和细节上比v1复杂许多。
"愤怒退出"的误解
对于大多数DAO,其结构和运作方式并不满足实行"愤怒退出"的基本条件。许多DAO成员并未直接向财库注资,因此成员资格与财库余额无直接联系,"愤怒退出"的适用场景有限。
有时我们看到创始人提议"愤怒退出",但这更多是形式上的,实际是各方协商的结果。除非创始人的权益与DAO财库资金有明确对应关系,否则退出时也无权提取资金。
Nouns DAO是个特例,它经历分叉后的新合约支持"愤怒退出"功能。这主要是因为Nouns本质上更像捐赠型DAO,每次拍卖成交都为财库带来可追踪的资金,便于实施"愤怒退出"。
结语
"愤怒退出"概念的演变反映了技术和文化的交融与进化。每次创新和误解都推动了DAO领域的思考和改进。今天的"愤怒退出"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而是一种不断演化的制度创新。
DAO作为去中心化组织模型,正处于发展早期。每个问题都引导我们探索未来数字社会的运作机制。"愤怒退出"不仅是一个功能,更代表着对自由、公正和共同体权益的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