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投资大佬转战加密圈:简单策略4.3倍回报超BTC

robot
摘要生成中

互联网投资者转战加密货币:「渗透率」逻辑与简单策略

在最近一期的系列对话中,一位资深互联网投资人分享了他从传统投资转向加密货币领域的心路历程和投资策略。

这位投资者曾在多家知名投资机构任职,负责国内投资业务。他首次接触加密货币是在2017年的ICO热潮中,但当时对这个领域的认知仍停留在"可能是骗局"的阶段,所以只是小赚一笔就离场了。

真正深入了解加密货币是在2020年,他被"比特币是长线好资产,应该长期持有"的观点说服。让他产生兴趣的核心逻辑是"渗透率":就像阿里巴巴上市时中国电商渗透率只有3%,十年后增长到30%一样,加密货币的全球用户渗透率也有巨大增长空间。

2023年,这位投资者创办了自己的基金,在比特币2.9万美元左右入场。20个月内,他们的投资获得了超过4.3倍的回报,跑赢了比特币本身的涨幅。

他们采用的交易策略其实非常简单。一开始主要买入GBTC(灰度比特币信托),因为当时存在折价。等到比特币ETF获批后,他们开始寻找下一个投资机会 - 与加密货币相关的股票。

经过筛选,他们最终选择了MSTR(MicroStrategy)。选择的理由很简单:逻辑越简单,越容易形成共识,特别是在投资者刚开始了解加密货币的阶段。相比之下,像交易所股票这样需要分析基本面的标的,或者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多只矿业股,都不是理想选择。

事实证明,MSTR的表现确实出色,跑赢了英伟达、比特币等热门资产。

这位投资者认为,机构投资者(如主权基金、保险公司、大学基金等)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渗透率仍然很低,可能不到千分之一。而这些"大钱"最看重的是简单易懂和流动性好的资产。

因此,他预计未来机构资金会继续流入比特币或少数几只相关股票。他特别提到XRP和SOL能获得更多关注,也是因为它们存在时间长、市值大、流动性好等特点。

对于牛市顶部的判断,这位投资者仍然从"大钱在想什么"的角度出发。他认为,要把比特币从目前的10万美元左右推高到15万美元,还需要与此前相当的资金流入。

他分析了可能的资金来源,认为短期内美国联邦层面不太可能大规模入场,但各州政府可能会有所行动。按照每个大州投入20亿美元计算,50个州合计可能贡献500-1000亿美元的资金。基于这个简单估算,他将牛市顶部预期设定在15万美元左右。

关于加密货币市场的未来走向,这位投资者预计四年一次的周期可能不再明显,因为供给端的周期性压力已经减弱。同时,长期资金的进入将使市场更像美股,不同加密货币可能会有各自独立的叙事和走势,不再与比特币同步涨跌。

对于小币种的选择,他的建议非常简单:只选自己认识的项目创始人的代币。他认为,只要创始人持续在做事,投资者损失的最多是机会成本。在判断创始人时,他最看重的是"高成长性",无论是销售型还是实干型的人才,只要能不断带来新的认知并付诸实践,就是好的创始人。

最后,这位投资者分享了自己保持进步的方法:学会诚实面对错误,不要推卸责任也不要过度自责。他推荐大家阅读《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在交易方面,他建议通过实践、迭代和复盘来提升能力,尤其是养成记录每次交易原因的习惯。

总的来说,这次对话展示了一个传统投资者如何成功转型为加密货币投资者,以及他如何用简单而有效的策略在这个新兴市场中取得成功。他的经验强调了对市场大趋势的把握,以及专注于容易形成共识的简单逻辑的重要性。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10
  • 分享
评论
0/400
诗与远链vip
· 07-16 16:01
4.3倍?初级玩家罢了
回复0
逃顶大师vip
· 07-16 10:55
技术面都假的 亏钱就完事了
回复0
digital_archaeologistvip
· 07-16 07:37
割韭菜的又来啦~
回复0
大饼霸霸vip
· 07-13 18:13
老钱都上车了啊,这波真跟
回复0
GasFeeNightmarevip
· 07-13 18:12
深夜一算gas费都抵我一天盈利了...
回复0
Anon32942vip
· 07-13 18:09
跟着内鬼炒币就行了
回复0
主网延期通知书vip
· 07-13 18:04
熟悉的饼香 好久不闻
回复0
链上资深福尔摩斯vip
· 07-13 18:01
上车就是干!
回复0
破产打工人vip
· 07-13 17:55
又又又是4倍回报的故事
回复0
闪电出击小王子vip
· 07-13 17:45
牌面 老板很赚啊
回复0
查看更多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