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全栈并行化:提升EVM公链性能的新方案
全栈并行化:EVM Layer1的新突破
近期,一个名为全栈并行化的创新概念在区块链领域引发关注。该理念旨在全面提升区块链的可扩展性,为去中心化应用(DApps)提供可预测的性能表现。
可预测性能指为DApp提供可预期的每秒交易处理量(TPS)。这对某些业务场景至关重要。在公链上运行的DApp通常需要与其他应用竞争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网络拥堵时,高昂的交易费用和延迟会严重制约DApp的发展。试想一个去中心化即时通讯软件,如果底层区块链网络被其他应用占用,导致用户消息无法及时发送接收,这对用户体验将造成灾难性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业界提出了两种主要方案:应用链和弹性区块空间。
应用链是专门为运行单个DApp而创建的区块链。开发者可以定制虚拟机、共识机制等,以满足特定需求。这种方式优点是拥有独立主权、性能可控、高度可定制。但缺点也很明显:需自行解决安全问题、缺乏跨链互操作性、基础设施成本高昂。对初创公司而言,这些劣势往往难以克服。
弹性区块空间则是在现有Layer1上,通过动态调整区块资源来满足DApp需求。这一概念借鉴了云计算中的弹性计算模型,可根据网络拥堵程度自动调整区块容量。有项目已经落地这一方案,解决了验证节点如何协调水平扩展以支持弹性计算的问题。当协议用户和吞吐量增长时,可订阅弹性区块空间来处理。
弹性区块空间的实现分为实时和非实时两种。某些项目采用非实时方式,即检测到扩容需求后,在一定epoch后才完成扩容。这种方式落地难度较小,可满足多数DApp的实际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弹性区块空间要求交易可并行化。只有提高交易并行度,才需要横向扩展节点资源来提升吞吐量。对于Ethereum等交易串行的公链,这种方案难以应用。而对于支持并行交易的高性能公链,弹性区块空间可以很好地应对需求高峰,确保DApp性能可预测,同时避免全网范围内的费用激增和拥堵。
无论应用链还是弹性区块空间,本质上都是为解决不同DApp对区块链性能需求不同的问题。两种方案各有优劣,适用场景也有所不同。应用链更像是"瘦协议",应用层可完全定制底层,但成本高昂、安全性有限。弹性区块空间则是"胖协议",作为Layer1的扩展功能,降低了对可预测性能有需求的参与者的门槛,同时协议层也能捕获应用价值,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演进,相信未来会出现更多创新方案来解决DApp的性能需求问题,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