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稳定币新赛道:国际支付、美股代币化与AI Agent应用前景分析
稳定币的下一站:国际支付、美股代币化与AI Agent
1. 核心观点
稳定币在支付场景中具有特别优势,市场关注其在传统支付领域尤其是国际贸易跨境支付的应用。不同稳定币品种之间存在"非同质"化特点,使得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美股代币化和AI Agent是稳定币应用推进的两大重要赛道,这将对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产生虹吸效应。
本文分析了稳定币进入支付领域的前景,展望了美股代币化和AI Agent对稳定币的推动作用,并对监管与合规系统的建立进行了说明。
2. 稳定币与传统支付:双向奔赴
2.1 稳定币切入传统支付领域:成本与结算模式的创新
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具有点对点、去中心化的特点。用户掌握账户控制权,区块链基础设施由矿工维护。这与传统金融账户有明显区别。稳定币转账便利,支付即清算,而传统跨国汇款、国际支付和股票交易都需要一定时间完成最终结算。
区块链账户设立简单,只需网络和终端就能注册。这些特点使稳定币在传统支付领域具有优势,尤其在欠发达地区。
2.2 传统巨头积极拥抱稳定币
多家传统互联网、零售巨头对稳定币表现出极大兴趣。美国沃尔玛和亚马逊正探索发行自己的美元稳定币。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生效,蚂蚁国际与蚂蚁数科表态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京东稳定币已进入沙盒测试第二阶段。
支付巨头Paypal推出的美元稳定币PYUSD,虽然依托公司庞大用户基础,但发展并不如意。这反映出稳定币市场竞争的特殊逻辑。
3. 稳定币的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
3.1 "非同质化"决定场景链条的通用性是竞争关键
不同发行商的稳定币存在"非同质化"特点。USDT作为头部品种,其通用性是市场竞争力的关键。USDT在中心化交易所、多条公链上DeFi平台,甚至在发展中国家社区都有广泛应用。
稳定币发行本身门槛不高,关键在于场景链条的通用性。一款稳定币品种能否在多个应用场景被广泛接受,构成了其护城河。
3.2 稳定币开拓新支付体系的机会与挑战
将稳定币融入传统支付体系需要构建相应基础设施和服务。这涉及支付规则、监管法规、金融服务商和IT基础设施等相关建设。
支付巨头Stripe收购Bridge公司,试图打通稳定币支付与传统银行支付体系。这为稳定币在支付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潜力。
稳定币支付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效率。传统支付系统效率高,而区块链去中心化特点限制了效率。提高区块链网络承载百万级用户的支付效率是急需突破的技术问题。
4. 虹吸金融流动性:美股代币化(RWA)与Agent
4.1 美股代币化:下半年值得期待的新催化
股票代币化有望成为稳定币的下一个大应用市场。传统金融机构和加密货币机构正积极推动股票代币化落地。加密货币交易所如Coinbase、Kraken等已开始或计划提供代币化股票交易服务。
4.2 AI Agent支付是另一个潜在市场
稳定币基于区块链轻账户构建,适合AI Agent控制账户实现支付。以太坊智能合约将AI智能化决策与账户支付完美融合。意图(Intent-centric)应用展示了AI如何将决策与支付结合。
5. 稳定币的监管与合规:合规的支付系统尚需建立
稳定币支付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资产安全、内控、合规以及多国间协调等。稳定币支付带来的监管挑战,尤其是法币的离岸化,目前处于监管空白状态。
美元稳定币的广泛使用可能导致美元"离岸化",美国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和控制。这是稳定币发展过程中的隐忧。
6. 投资建议:关注RWA与稳定币相关板块
建议关注美股代币化等应用落地及中国香港颁发稳定币牌照等催化因素,关注RWA与稳定币产业链相关标的。同时关注区块链原生创新应用对金融市场的催化和变革。
7. 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