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AI大趋势:从云端到本地,Web3项目的新机遇
AI行业的新趋势:从云端到本地化
近期AI行业呈现出一个有趣的发展趋势:从之前普遍认可的大规模算力集中和大型模型,逐渐演变出了一个偏向本地小型模型和边缘计算的新方向。
这一趋势可以从多个方面得到印证。例如,某科技巨头的智能系统已覆盖5亿台设备;另一家科技公司为其操作系统推出了专用的3.3亿参数小型模型;还有知名AI研究机构正在开发能够"离线"操作的机器人技术。
云端AI和本地AI在竞争重点上存在明显差异。云端AI主要依靠庞大的参数规模和海量训练数据,财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相比之下,本地AI更注重工程优化和场景适配,在隐私保护、可靠性和实用性方面具有优势。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通用模型的幻觉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
这种转变为Web3 AI项目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追求"通用化"(计算、数据、算法)能力的阶段,传统科技巨头凭借资源、技术和用户基础的优势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本地化模型和边缘计算的新环境下,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开始凸显。
当AI模型运行在用户设备上时,如何保证输出结果的真实性?如何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实现模型协作?这些问题恰恰是区块链技术的长处所在。
业内已经出现了一些针对这些问题的新项目。比如,某公司推出的数据通信协议,旨在解决中心化AI平台的数据垄断和不透明问题。另一个项目通过脑电波设备采集真实人类数据,构建"人工验证层",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收入。这些项目都在尝试解决本地AI的"可信性"问题。
总的来说,只有当AI真正"下沉"到每个设备时,去中心化协作才能从概念转变为实际需求。对于Web3 AI项目而言,与其继续在通用化赛道中竞争,不如认真思考如何为本地化AI浪潮提供基础设施支持。这可能是一个更有前景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