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热开启,助力 PUMP 公募上线!
Solana 爆火项目 Pump.Fun($PUMP)现已登陆 Gate 平台开启公开发售!
参与 Gate广场创作者活动,释放内容力量,赢取奖励!
📅 活动时间: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动总奖池:$500 USDT 等值代币奖励
✅ 活动一:创作广场贴文,赢取优质内容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参与方式: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的原创贴文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必须带上话题标签: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100
二等奖(2名):$50
三等奖(10名):$10
📋 评选维度:Gate平台相关性、内容质量、互动量(点赞+评论)等综合指标;参与认购的截图的截图、经验分享优先;
✅ 活动二:发推同步传播,赢传播力奖励
📌 参与方式:在 X(推特)上发布与 PUMP 项目相关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
使用标签: #PumpFun # Gate
发布后填写登记表登记回链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奖励设置:传播影响力前 10 名用户,瓜分 $2
加密项目治理变革:基金会模式面临挑战 公司制结构或成新趋势
加密项目治理范式重构:基金会模式面临挑战,公司制结构崛起
十一年前,以太坊基金会在瑞士成立,为加密项目的治理结构树立了早期范例。在"万链齐发"的时代,基金会成为了Layer1项目的标准配置,其去中心化、非营利和服务社区的特性一度被视为区块链项目治理的黄金标准。
然而,近期有关基金会模式的讨论重新引发了业界的思考。这种理想化结构在现实中遇到的困境逐渐显现,基金会的光环正在迅速褪色。
理想中的基金会被视为项目从初创阶段过渡到自治治理的重要桥梁。但随着许多项目进入成熟期和规模化阶段,这种机制开始显露出结构性问题。内部矛盾、资源分配不当、社区参与感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许多项目基金会在实际运作中出现了治理失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一些知名项目的基金会曾因未经适当授权就做出重大决策,或资金管理不当而引发争议。这些事件不仅损害了社区信任,也暴露出基金会在权力结构和决策机制上的缺陷。有些项目甚至因基金会与创始团队之间的权力争斗陷入长期内耗,影响了项目的正常发展。
这些案例表明,当前部分基金会在治理透明度、权力结构清晰度、资金管理能力以及社区参与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监管环境逐渐明朗和行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基金会的角色定位和治理模式亟需重新审视和优化。
在加密项目的实际运营中,基金会与开发公司的角色分工形成了一种结构范式:基金会主要负责治理协调、资金管理和生态支持,而技术开发则由独立的开发公司承担。然而,这种模式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利益关系网络。
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北美项目背后已形成专业化的基金会"架构输出团队"。这些团队为项目提供标准化的组织结构模板,协助其合规发行代币、设计治理架构,并参与关键决策。然而,这些董事往往并非项目核心成员,却在没有深度参与产品开发的情况下拥有实质性的决策权,甚至影响重要资源的分配。
通过分析一批基金会活跃度高的公链项目,我们发现多数项目的代币在过去三个月至一年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虽然这一趋势部分受到整体市场行情影响,但也反映出基金会主导模式下项目发展的某些局限性。
业内消息称,已有多家市值较高的项目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撤销基金会架构,直接并入开发公司。作为加密项目的两种主要组织形式,基金会与公司制各有侧重:基金会强调非营利、去中心化和生态治理,而公司制则更注重效率与增长,追求业务发展和市值提升。
随着美国上市热潮升温、代币与股票联动加剧,公司主导的治理结构似乎更具优势。一些投资机构也表示,开发公司模式能够更精准地调动资源、吸引人才并快速应对变化。
在这种趋势下,部分基金会的退出似乎已经进入倒计时。加密项目治理范式正在经历重构,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业界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