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Transformer引領AI大模型時代 百模大戰風起雲湧
AI大模型時代:Transformer的崛起與百模大戰
上個月,AI界掀起了一場"動物大戰"。一方是Meta的Llama(美洲駝),另一方是名爲Falcon(獵鷹)的大模型。這兩個模型在開源LLM排行榜上你追我趕,輪番登頂。
有趣的是,Falcon的開發者並非科技巨頭,而是阿聯酋的一家研究所。該國官員表示,他們參與AI競賽是爲了"顛覆核心玩家"。如今,只要有足夠財力,幾乎所有國家和企業都在打造自己的大語言模型。
這場"百模大戰"的背後,是2017年谷歌發布的Transformer算法。它解決了機器理解長文本的難題,使大模型從理論研究變成了工程問題。如今,無論是GPT還是其他模型,都建立在Transformer的基礎之上。
Transformer的出現,大大降低了AI研發的門檻。只要有足夠的算力和數據,任何公司都能訓練出一個大模型。這也導致了當前百花齊放的局面 - 據統計,中國的大模型數量已超過美國,達到130個。
然而,能否在AI時代成爲巨頭,關鍵不在於簡單地堆砌參數。Meta的Llama之所以成功,在於其活躍的開發者社區。而GPT-4之所以遙遙領先,則源於OpenAI強大的科研實力。
目前,大模型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盈利問題。高昂的算力成本,使得許多公司在AI上虧損嚴重。據估算,全行業每年在基礎設施上的投入可能超過收入1250億美元。
因此,未來的競爭或許不在於誰的模型參數更多,而在於誰能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真正將AI轉化爲生產力。正如iPhone 4的成功不在於處理器,而在於豐富的應用生態,AI行業未來的贏家,很可能也是那些能夠提供實用解決方案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