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虚拟货币犯罪中帮信罪与掩隐罪界限探析
虚拟货币犯罪中帮信罪与掩隐罪的界限探析
随着虚拟货币的全球化发展,相关法律问题日益复杂,尤其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掩隐罪)作为虚拟货币犯罪中常见的罪名,经常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产生混淆。这不仅影响案件的准确定性,还直接关系到量刑轻重。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法理探讨,深入探讨如何在虚拟货币犯罪中准确区分这两种罪名。
一、案例分析
以河南省焦作市中级法院判决的陈思等人掩隐案为例,案情概要如下:
2020年12月,陈思等人在知情的情况下,提供银行卡协助转移犯罪所得,部分通过购买虚拟货币转账,涉案金额14.7万余元。2021年2月,主要犯罪人员被抓获后,陈思等人仍继续组织他人进行类似操作,涉案金额达44.1万余元。
一审法院认定陈思构成掩隐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2万元。二审维持原判,驳回了被告人及其律师关于应构成帮信罪的上诉。
这个案例突出了虚拟货币犯罪中帮信罪和掩隐罪适用的争议焦点。
二、两罪的适用范围
在虚拟货币刑事案件中,帮信罪和掩隐罪的界限主要取决于行为人的角色、主观认知程度和行为后果。
帮信罪的典型场景:
帮信罪的关键在于直接为信息网络犯罪提供便利,不以获取收益为必要条件。
掩隐罪的典型场景:
掩隐罪强调帮助处理犯罪所得,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洗钱"行为。
三、如何准确区分两罪
准确区分这两个罪名需要综合考虑主观心态、客观行为及案件证据:
1. 主观明知的对象不同
帮信罪要求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掩隐罪要求行为人明知所处理的财物是犯罪所得。
2. 行为发生的时间节点不同
帮信罪多发生在犯罪进行中或之前;掩隐罪通常发生在犯罪既遂之后。
3. 是否促成犯罪既遂
掩隐行为往往与犯罪结果有较强因果关系,而帮信罪虽可能帮助上游犯罪"收益变现",但不决定上游犯罪能否成立。
四、司法实践建议
对于辩护律师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证据层面:分析获取虚拟货币的方式、通信记录是否涉及上游犯罪、资金流向是否有"洗白"意图。
主观层面:若被告人不知上游行为为犯罪,仅知"资金来源不明",应考虑适用帮信罪。
结语
虚拟货币的特性增加了刑法适用的难度,使帮信罪与掩隐罪的界限更加模糊。在此背景下,Web3领域的刑事律师需深入理解虚拟货币的技术原理和实际应用,以更好地履行法律专业人士的职责。
准确区分这两种罪名不仅关乎法律的谦抑性和正义实现,还直接影响涉案人员的命运。随着司法实践的规范化和虚拟货币法律制度的完善,相关法律适用将更加明确。在此之前,每一次罪名的区分都是对律师专业能力和责任心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