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加速推进稳定币监管框架建设香港正迅速推进稳定币监管的实质性进程。随着《稳定币条例》即将于2025年8月1日生效,香港金融管理局近日发布了一系列配套监管文件,包括针对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的监管指引、反洗钱指引以及发牌制度摘要说明等。这套全面的框架涵盖了从申请到运营、资产管理及合规等各个环节。这些指引不仅为稳定币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明确的申请途径和合规标准,也展现了香港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同时,为稳定币创新发展预留政策空间的决心。## 首批牌照发放时间及过渡安排香港金管局表示,发牌将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预计2026年初将公布首批获发牌照的稳定币发行人,重点关注跨境贸易和Web3应用领域。首阶段预计只会发出数个牌照,申请门槛较高。金管局将优先处理9月30日前提交的申请,并在其官方网站公布持牌机构名单。对于目前在香港已有实质性业务的法币稳定币发行人,金管局设置了6个月的过渡期,直至2026年1月31日。在此期间,金管局可能向符合监管要求的发行人发出临时牌照。有意申请牌照的现有发行人需在2025年10月31日前提交申请及相关文件。成功提交申请并获确认的发行人可在2026年1月31日前继续从事受规管的稳定币活动。未能按时完成申请、被拒绝或撤回申请的发行人将在2025年11月1日进入为期一个月的结业期,需要有序退出业务并接受严格监管。结业期后继续进行受规管稳定币活动的实体将违反条例并构成犯罪。值得注意的是,仅在香港设立公司或开展空壳业务不足以被视为现有稳定币发行人。## 风险管理和反洗钱要求在风险管理方面,持牌稳定币发行人只能委托经认可的服务提供者进行法定稳定币的发行,且该等发行行为必须获得牌照批准。认可提供者包括持牌人、银行业条例认可机构、已获支付牌照实体、合规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以及获香港证监会批准的1号牌持牌机构。金管局要求托管资产必须与持牌人自有资产严格隔离,定期披露储备资产管理政策及审计结果。持牌人需采用多重签名、预铸币机制、安全私钥管理、智能合约安全审计和所见即所签等技术措施,并建议结合链下预演进行多重校验,提升风险防御能力。此外,稳定币发行机构必须具备清晰的董事会架构和完善的内控体系。在反洗钱方面,金管局发布的指引明确了风险评估、客户尽职调查、持续监控、稳定币转账合规及可疑交易报告等要求。持牌稳定币发行人需采取有效措施识别和核实稳定币持有人的身份,客户需接受完整的客户尽职调查程序并定期审查。非客户持有人通常不需直接核实身份,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查。金管局表示将继续探索与其他司法管辖区建立监管互认机制,关注国际上对系统性稳定币的监管动态,并适时考虑设立更高的监管门槛。## 储备资产管理和币种要求监管指引要求所有已发行稳定币(包括被冻结或黑名单币)必须全额资产支持。合格的储备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债务证券以及金管局认可的其他高质量、高流动性与低风险资产。金管局将根据持牌人所持储备资产的种类与结构,实施差异化的风险缓解要求。持牌人可根据市场需求发行锚定不同法币的"指明稳定币",但新增币种必须获得金管局审批。持牌人需证明具备相应的治理能力、技术能力及资源支持,以避免多币种管理风险外溢。金管局采取技术中立原则,允许持牌人以代币化形式持有合格资产作为储备,但须获得书面批准。金管局要求持牌人不得就其发行稳定币支付利息,且不限制储备资产在境外托管。允许委托第三方投资经理进行资产管理,但持牌人需确保资产的透明度、安全性与调度能力,并定期披露经审计的储备报告。在发行、赎回与分销方面,指引要求建立高效、透明且用户友好的流程机制,赎回请求须在合理时间内处理,不得设置不合理门槛或收费。金管局支持通过海外渠道进行分销,但发行人必须建立完善的合规和风险控制体系。## 申请要求及流程申请人必须为香港成立的公司,或在香港以外成立的认可机构。无论申请人为香港或海外法团,均需在香港设立实质性的运营据点。申请牌照需满足最低准则,包括财务资源、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和业务活动等方面。申请人须始终维持不少于2500万港元的实缴股本或经认可的等值财务资源。需提交相关文件,包括未来三年的业务计划和财务预算、过去三个财政年度的审计报告、反洗钱/反恐融资风险评估报告等。申请人高管及主要人员需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且常驻香港。申请流程包括与金管局进行初步非正式讨论,随后提交完整文件。如获批准,金管局将记录持牌人信息并公布生效日期;如被拒绝,将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据报道,已有多家机构表示有意申请稳定币牌照,包括一些知名的科技和金融企业。然而,预计首阶段香港可能只会发出少量牌照,总数可能不超过10个。
香港金管局发布稳定币监管细则 首批牌照2026年初公布
香港加速推进稳定币监管框架建设
香港正迅速推进稳定币监管的实质性进程。随着《稳定币条例》即将于2025年8月1日生效,香港金融管理局近日发布了一系列配套监管文件,包括针对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的监管指引、反洗钱指引以及发牌制度摘要说明等。这套全面的框架涵盖了从申请到运营、资产管理及合规等各个环节。
这些指引不仅为稳定币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明确的申请途径和合规标准,也展现了香港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同时,为稳定币创新发展预留政策空间的决心。
首批牌照发放时间及过渡安排
香港金管局表示,发牌将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预计2026年初将公布首批获发牌照的稳定币发行人,重点关注跨境贸易和Web3应用领域。首阶段预计只会发出数个牌照,申请门槛较高。金管局将优先处理9月30日前提交的申请,并在其官方网站公布持牌机构名单。
对于目前在香港已有实质性业务的法币稳定币发行人,金管局设置了6个月的过渡期,直至2026年1月31日。在此期间,金管局可能向符合监管要求的发行人发出临时牌照。有意申请牌照的现有发行人需在2025年10月31日前提交申请及相关文件。成功提交申请并获确认的发行人可在2026年1月31日前继续从事受规管的稳定币活动。
未能按时完成申请、被拒绝或撤回申请的发行人将在2025年11月1日进入为期一个月的结业期,需要有序退出业务并接受严格监管。结业期后继续进行受规管稳定币活动的实体将违反条例并构成犯罪。值得注意的是,仅在香港设立公司或开展空壳业务不足以被视为现有稳定币发行人。
风险管理和反洗钱要求
在风险管理方面,持牌稳定币发行人只能委托经认可的服务提供者进行法定稳定币的发行,且该等发行行为必须获得牌照批准。认可提供者包括持牌人、银行业条例认可机构、已获支付牌照实体、合规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以及获香港证监会批准的1号牌持牌机构。
金管局要求托管资产必须与持牌人自有资产严格隔离,定期披露储备资产管理政策及审计结果。持牌人需采用多重签名、预铸币机制、安全私钥管理、智能合约安全审计和所见即所签等技术措施,并建议结合链下预演进行多重校验,提升风险防御能力。此外,稳定币发行机构必须具备清晰的董事会架构和完善的内控体系。
在反洗钱方面,金管局发布的指引明确了风险评估、客户尽职调查、持续监控、稳定币转账合规及可疑交易报告等要求。持牌稳定币发行人需采取有效措施识别和核实稳定币持有人的身份,客户需接受完整的客户尽职调查程序并定期审查。非客户持有人通常不需直接核实身份,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查。
金管局表示将继续探索与其他司法管辖区建立监管互认机制,关注国际上对系统性稳定币的监管动态,并适时考虑设立更高的监管门槛。
储备资产管理和币种要求
监管指引要求所有已发行稳定币(包括被冻结或黑名单币)必须全额资产支持。合格的储备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债务证券以及金管局认可的其他高质量、高流动性与低风险资产。金管局将根据持牌人所持储备资产的种类与结构,实施差异化的风险缓解要求。
持牌人可根据市场需求发行锚定不同法币的"指明稳定币",但新增币种必须获得金管局审批。持牌人需证明具备相应的治理能力、技术能力及资源支持,以避免多币种管理风险外溢。金管局采取技术中立原则,允许持牌人以代币化形式持有合格资产作为储备,但须获得书面批准。
金管局要求持牌人不得就其发行稳定币支付利息,且不限制储备资产在境外托管。允许委托第三方投资经理进行资产管理,但持牌人需确保资产的透明度、安全性与调度能力,并定期披露经审计的储备报告。
在发行、赎回与分销方面,指引要求建立高效、透明且用户友好的流程机制,赎回请求须在合理时间内处理,不得设置不合理门槛或收费。金管局支持通过海外渠道进行分销,但发行人必须建立完善的合规和风险控制体系。
申请要求及流程
申请人必须为香港成立的公司,或在香港以外成立的认可机构。无论申请人为香港或海外法团,均需在香港设立实质性的运营据点。
申请牌照需满足最低准则,包括财务资源、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和业务活动等方面。申请人须始终维持不少于2500万港元的实缴股本或经认可的等值财务资源。需提交相关文件,包括未来三年的业务计划和财务预算、过去三个财政年度的审计报告、反洗钱/反恐融资风险评估报告等。申请人高管及主要人员需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且常驻香港。
申请流程包括与金管局进行初步非正式讨论,随后提交完整文件。如获批准,金管局将记录持牌人信息并公布生效日期;如被拒绝,将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据报道,已有多家机构表示有意申请稳定币牌照,包括一些知名的科技和金融企业。然而,预计首阶段香港可能只会发出少量牌照,总数可能不超过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