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启动!
分享你对 $ERA 项目的独特观点,推广ERA上线活动, 700 $ERA 等你来赢!
💰 奖励:
一等奖(1名): 100枚 $ERA
二等奖(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奖(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参与方式:
1.在 Gate广场发布你对 ERA 项目的独到见解贴文
2.在贴文中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贴文字数不低于300字
3.将你的文章或观点同步到X,加上标签:Gate Square 和 ERA
4.征文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创作方向:
ERA 项目亮点: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ERA 拥有哪些核心优势?
ERA 代币经济模型:如何保障代币的长期价值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与并推广 Gate x Caldera (ERA) 生态周活动。点击查看活动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欢迎围绕上述主题,或从其他独特视角提出您的见解与建议。
⚠️ 活动要求:
原创内容,至少 300 字, 重复或抄袭内容将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标签。
每篇文章必须获得 至少3个互动,否则无法获得奖励
鼓励图文并茂、深度分析,观点独到。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20日 17
Web3 AI发展困境 从语义对齐到特征融合的挑战与对策
Web3 AI 发展困境与未来方向探讨
英伟达股价持续上涨,再创新高,反映了市场对多模态模型技术进步的认可。Web2 AI 领域正在构建起越来越高的技术壁垒,从语义对齐到视觉理解,从高维嵌入到特征融合,复杂模型正以惊人的速度整合各种模态的表达方式。然而,这股热潮似乎与加密货币领域毫无关联。
近期 Web3 AI 尤其是 Agent 方向的尝试,方向可能存在偏差。试图用去中心化结构拼装 Web2 式的多模态模块化系统,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和思维的双重错位。在当前模块耦合性极强、特征分布高度不稳定、算力需求日益集中的环境下,多模态模块化在 Web3 中难以立足。
Web3 AI 的未来不应局限于模仿,而是需要采取策略性迂回。从高维空间的语义对齐,到注意力机制中的信息瓶颈,再到异构算力下的特征对齐,Web3 AI 需要重新思考其发展路径。
Web3 AI 面临的语义对齐挑战
现代 Web2 AI 多模态系统中,"语义对齐"是将不同模态信息映射到同一语义空间的关键技术。这使得模型能够理解并比较形式迥异的信号背后的内在含义。然而,Web3 Agent 协议难以实现高维嵌入,导致语义无法对齐。
低维空间中不同信号相互"挤压",造成模型在检索或分类时频繁混淆,准确率下降。策略生成阶段难以捕捉细微差异,容易漏掉关键交易信号或误判风险阈值。跨模块协同变得困难,各 Agent 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面对复杂市场场景,低维结构难以承载多源数据,影响系统稳定性和扩展性。
要实现具有行业壁垒的全链路智能体,需要从端到端的联合建模、跨模块的统一嵌入,以及协同训练与部署的系统化工程着手。但当前市场对此需求尚不明确。
注意力机制在低维空间中的局限性
高水平的多模态模型需要精密设计的注意力机制。注意力机制是一种动态分配计算资源的方式,让模型在处理某一模态输入时,有选择地"聚焦"到最相关的部分。
然而,基于模块化的 Web3 AI 难以实现统一的注意力调度。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统一的 Query-Key-Value 空间,无法形成可交互的 Q/K/V;缺少并行、多路动态加权的能力;模块间缺乏实时共享的中枢上下文,无法实现跨模块的全局关联和聚焦。
特征融合的浅层困境
Web3 AI 在特征融合方面停留在简单的静态拼接阶段。这主要是因为动态特征融合的前提条件——高维空间和精密的注意力机制——无法满足。
Web2 AI 倾向于端到端联合训练,在同一高维空间中处理多模态特征,通过注意力层和融合层与下游任务层协同优化。相比之下,Web3 AI 多采用离散模块拼接,缺乏统一的训练目标和跨模块的梯度流动。
Web2 AI 能够根据上下文实时计算特征重要性,动态调整融合策略。Web3 AI 则常常使用预设权重或简单规则,缺乏灵活性。在特征维度和表达能力上,Web3 AI 也难以与 Web2 AI 相比。
AI 行业壁垒加深与未来展望
Web2 AI 的多模态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项目,需要海量数据、强大算力、先进算法和复杂的工程实现。这构成了极强的行业壁垒,也造就了少数领先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Web3 AI 的发展应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从边缘场景切入。Web3 AI 的优势在于去中心化、高并行、低耦合及异构算力的兼容性,适用于轻量化结构、易并行且可激励的任务。
然而,当前 Web2 AI 的壁垒仍在形成初期,真正的机会可能在 Web2 AI 红利消失后出现。在此之前,Web3 AI 项目需要谨慎选择切入点,确保能在小规模场景中不断迭代,并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打破壁垒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