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观点任务# 第一期精彩启程!调研 Palio (PAL) 项目,在Gate广场发布您的看法观点,瓜分 $300 PAL!
💰️ 选取15名优质发帖用户,每人轻松赢取 $20 PAL!
👉 参与方式:
1. 调研$PAL项目,发表你对项目的见解。
2. 带上$PAL交易链接。
3. 推广$PAL生态周系列活动:
为庆祝PAL上线Gate交易,平台特推出HODLer Airdrop、CandyDrop、VIP Airdrop、Alpha及余币宝等多项PAL专属活动,回馈广大用户。请在帖文中积极宣传本次系列活动,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76
建议项目调研的主题:
🔹 Palio 是什么?
🔹 $PAL 代币经济模型如何运作?
🔹 如何参与 $PAL生态周系列活动?
您可以选择以上一个或多个方向发表看法,也可以跳出框架,分享主题以外的独到见解。
注意:帖子不得包含除 #Gate观点任务# 和 #PAL# 之外的其他标签,并确保你的帖子至少有 60 字,并获得至少 3 个点赞,否则将无法获得奖励。
⚠️ 重复内容的帖子将不会被选取,请分享属于你独特的观点。
⏰ 活动时间:截止至 2025年7月11日 24:00(UTC+8)
加密合约交易:当代最隐蔽的成瘾机器
加密交易:当代最隐蔽的成瘾机器
加密市场,特别是合约交易,无休止地运行,提供高达百倍的杠杆,爆仓毫无预警,无需任何正式手续即可参与。这种环境已成为加密世界中最隐蔽却最高效的成瘾机制之一。
文化人类学者娜塔莎・道・舒尔通过对拉斯维加斯赌博机玩家的深入研究,在其著作《运气的诱饵》中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最危险的不是金钱损失,而是"机器迷境"本身——那种明知正在沉沦却无法停止的精神状态。
在这片看似由技术驱动、自由竞争的领域,我们目睹了越来越多交易者陷入深渊。尽管他们背景各异,但命运惊人相似:在合约交易这台巨型老虎机前,不断投入、不断被吞噬。
他们的故事,正是我们如何被设计成瘾的缩影。
从小康之家到负债累累
最近,一位网名为"浙里重生"的用户发布的自述视频引起广泛关注。
据其自述,他曾是河北邯郸一家大型国企下属洗煤厂的副厂长,副科级干部,税后月薪九千,家庭条件优越。2018年结婚后,他和妻子育有一女,家庭关系和睦。
他形容当时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然而现在,一切都改变了。他的生活被合约交易彻底摧毁。
在接触加密货币之前,他曾短暂参与过邮币卡交易,小有收益。这段经历没有让他警惕投机风险,反而埋下了侥幸心理,让他对无需上班就能赚钱的想法产生了执念。
2020年他正式进入加密市场。起初只是小额现货交易,但很快,初期的几次"成功"彻底颠覆了他的金钱观。短期内40%、50%的收益,甚至"一天能赚四五万",这种巨大的正反馈摧毁了他对传统工作的信心。
第一次本金亏完后,他不退反进,走上了更激进的道路:借钱开合约。10倍、50倍,甚至100倍杠杆接连尝试;借钱、网贷、刷信用卡,每次都是为了"再搏一次",甚至不是为了致富,而是为了"回本"。
起初他还试图设置止损,但每次真正触发时,总会取消。"怕错过反弹"成了他的心理魔咒。
他描述自己的状态像"钝刀子割肉",今天充2万亏了,明天再充2万;从主流币到山寨币再到空气币,越投越小众,越赌越绝望。
到后来,连网贷都借不到了。他只好向亲友开口,编造各种理由四处借钱。一次次"冲进去再赌一把",换来的是一次次爆仓。四次大额亏损,四次填补窟窿:
最终,他辞去国企职务,妻子递交离婚协议,父亲发来决绝短信"这个家没有你",五岁女儿只知道"爸爸去外地打工"。
为躲避催收,他租住城郊600元月租的单间,每天开网约车13-14小时,日流水300元,扣除成本后所剩无几。智能手表不停震动的,是催收电话与短信,其中不乏威胁要群发通讯录的恐吓。
他承认自己"早已对数字麻木",网贷与合约里的盈亏仿佛虚空按钮。最大遗憾不是亏钱,而是"亲手毁了一个好好的家"。
真正的困境在于,靠开车与节衣缩食,几乎无法偿还利滚利的百万债务,而一旦行情再起,"翻本冲动"随时可能复燃。
这个案例完美诠释了"机器迷境"——一个精心设计的成瘾空间,旨在让人沉浸、失控并最终逃避现实。传统赌博尚有间歇,而加密市场全天候运作,高杠杆的即时反馈将风险与回报的循环压缩到极致,复制了赌博机"快速操作,立即反馈"的核心成瘾机制。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伊提出的心流概念,常被用于描述积极的沉浸体验。但机器赌博提供的是一种"向后逃避"的伪心流,它不带来任何自我实现,只会让人在重复行为中迷失自我。
这位前副厂长无疑陷入了"向后逃避"的典型状态。他并非在创造价值,而是在一个消耗性的系统中,试图用虚拟的掌控感来对抗现实的无力感。从最初为了"致富",到后来不顾一切地"回本",他的目标早已扭曲。卖掉妹妹的婚房、辜负所有人的信任,这些行为表明,他已将现实中的一切都献祭给了那个虚拟的"迷境"。
流量化的情绪爆仓机
相比前者的缓慢溃败,某些交易者的"赌博人生"更像一场围绕数字盈亏和社交表演展开的宏大剧场。他们不是悄悄沉沦,而是用流量和情绪,把自己一次又一次送上公众注视的中心。
有位年轻交易者曾在2021年的一次市场暴跌中爆红。当时比特币创下33%的日内跌幅,整个市场如末日般崩溃。而这位年仅19岁的交易者,用一笔1000元滚仓空单斩获近四千万人民币,从此被誉为"天才交易员"。
这是一次典型的"英雄诞生"式高潮:低成本、高回报、独立判断、对抗市场。
但这一切也正是最危险的开始,运气的诱饵出现了。
一次成功的大额赌注足以建立持续投注的幻觉,那种"我可以再次做到"的执念,会让人不断尝试复制那一次的幸运。这位年轻人从未真正走出那天的"中大彩",他用尽四年时间,一边尝试重现,一边彻底迷失。
在此后的交易中,他不断高杠杆操作,方向常常踩空,盈亏如潮起潮落,最终累积负债超两亿元。他一度在公开场合披露自己"已无收入来源",靠借贷维持交易,同时宣称遭遇感情背叛、父母决裂、精神崩溃,几度试图自残。
但与此同时,他又保持着极高的社交媒体活跃度。发放实盘截图,展示盈亏起伏;每次翻身即在社交平台"撒红包",制造关注爆点;不断与其他圈内名人互撕、约架,刷足热度;公布私生活纠纷、情感崩塌、精神疾病等,构建"真实但极端"的人设。
他的社交媒体已不再是信息发布平台,而是情绪赌博的"第二交易所"。爆仓、翻身、哭诉、撒钱、复仇,每一波情绪都与市场行情同步波动,每一次暴跌或回弹都是剧情的一部分。他不只是参与者,更像是自导自演的剧作者,靠着持续的剧烈情绪波动,稳固自己在圈内注意力排行榜上的位置。
这与"机器迷境"的描述高度吻合。沉迷型玩家会将情绪与投注紧密绑定,一旦沉入迷境,时间、空间、自我感都将消失,所剩下的只有一件事:继续下注。
他之所以能长期维持流量,正是因为让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息的情绪下注器。市场波动是他的剧情结构,盈亏数字是他的情绪驱动。
在机器迷境中,个体对输赢逐渐麻木,目的从"赢了离场"变成"持续存在"。他早已不再追求一次暴利离场,而是借助加密合约的极端波动性,为自己的粉丝群体持续提供话题和情绪锚点。
更讽刺的是,在一次次翻车和暴雷中,他依然拥有信徒,甚至有许多人愿意给他公布的账户上转钱,自愿做他的债主。社会型上瘾结构在加密场景中的完美映射,个体不仅沉迷系统,还被群体认同绑定,形成"失败也值得赞赏"的容错空间。
他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他疯,而是因为他精确诠释了"疯子的算法价值"。
链上爆红的"市场第一赌徒"
排除未经证实的猜测,某些交易者更像是技术型赌徒的极致样本。有人仅用70天,就将合约账户利润从0做到了8700万美元。
这一切发生在某交易平台上,全链透明。每一笔合约开仓与平仓,他的盈利纪录和仓位波动,都被社区实时围观。他本人也频繁发布社交媒体内容,直言"以前没玩过合约",自己只是从小币种交易者"即兴转型",误打误撞获得成功。
这场史诗级过山车之旅迅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仅数周时间内,他的社交媒体粉丝突破38万人。他的账户状态一度成了市场晴雨表,甚至影响市场情绪。
然而,在经历连续盈利后,他的仓位出现剧烈回撤。
70天积累的8700万美元利润,仅用5天时间就几乎消磨殆尽。
他自己也在社交平台坦言:"我只是想追回我失去的收益,同时不想看起来像个赚了1亿又赔光的白痴。我变得贪婪了,我没认真对待屏幕上的数字。"
从这时开始,他的社交媒体风格变得激进又戏剧化。他将头像换成了象征底层的图片,自嘲已"打回原形",嘲讽自己要去打工。
但他并未停止操作。他一边宣布暂停交易,一边又在数小时后晒出新开多单的仓位图,声称是为了"对抗腐败的做市商"。他还点名某机构,指责其"狙击个人仓位"。
争议最高的一次操作发生在清算边缘之际。他发布链上地址,公开募资,称这些资金将用于维持仓位、降低清算风险。他承诺"若交易成功,将按1:1比例返还"。最终,他通过该地址筹得约3.9万枚稳定币,并确实将其用于提升保证金、维持仓位安全。
这一举动被不少人讽刺为"高端乞讨",这波操作的结果是他所持有的比特币仓位确实从濒临清算转为盈利,仓位一度扭亏数十万美元。但好运没能持续太久。随着市场剧烈波动,他的账户最终再次遭遇重大亏损。链上数据显示,他的本金亏损已接近2200万美元。
围绕他的争议并未随着亏损而结束。部分社区用户称他为剧本型流量高手,认为他在公开账户大幅波动的同时,可能在暗处持有对冲地址进行反向交易,也有人猜测其与交易平台官方存在营销利益关系。
一位链上数据分析者发布长文,分析了这位交易者的链上邀请返佣数据、交易时间戳与代币重合性,推测他可能通过隐藏地址进行对冲交易。该分析者认为,公开账户往往处于"亏损"一侧,而另一个高频交易地址则做出方向相反的交易,且从未爆仓,盈利稳定。目前该隐藏地址盈利超400万美元。
但截至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