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xStocks 交易开启啦,现货、合约、Alpha齐上线!
📝 在Gate广场发帖,晒出你的交易体验或精彩截图,瓜分$1,000大奖池!
🎁 广场优质创作者5名,每人独享$100合约体验券!
🎉 帖文同步分享到X(推特),浏览量前十再得$50奖励!
参与方式:
1️⃣ 关注 @Gate广场_Official
2️⃣ 带 #Gate xStocks 交易体验# ,原创发帖(不少于20字,仅用活动标签)
3️⃣ 若分享到推特,请将链接提交表单: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54
注:表单可多次提交,发布更多帖文可提升获奖机会!
📅 7月3日16:00—7月9日24:00(UTC+8)
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每一条体验,都有机会赢取大奖!快在Gate广场show出你的操作吧!
从功利到觉醒:加密巨头创始人的成败之路与自省
功利主义的成功学:一杯浓烈但具争议的鸡汤
加密货币行业总是充满戏剧性。短短两年半时间,一家初创公司的市值就能飙升至280亿美元左右。更令人惊叹的是,仅36个月,公司估值从8亿美元暴涨到320亿美元,增长幅度高达4000%。
然而,更为戏剧化的是,这家曾经高居行业第二的公司,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濒临破产和被收购的边缘。网络上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则调侃:本周内大多数人的投资表现都超过了某位麻省理工毕业的顶级交易员。
而这一切的主角,正是那位留着标志性蓬松卷发的年轻人。
功利主义的信徒
在某知名百科网站上,这位年轻企业家被贴上了"有效利他主义者"的标签。撇开其他耀眼的头衔,我们会发现他巧妙地塑造了自己的公众形象,同时也确实将这一理念奉为人生信条并努力实践。
利他主义、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都是西方伦理学中的重要观点。功利主义由英国道德哲学家边沁创立,其核心思想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位年轻企业家将自己标榜为有效利他主义者,更像是情境功利主义的应用。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能够最大化整体利益的行动,有时可能会忽视少数人的利益或某些道德准则。
学术界对利他主义的定义与功利主义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怀揣着改善世界、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不过,利他主义还可分为一般和有效两种,这位企业家更倾向于后者。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对行善成本效益的考量。
有效利他主义者始终追求行善的价值最大化,但前提是不损害自身利益。该理论的推广者彼得·辛格曾表示:"如果我们有能力阻止某件坏事发生,而且采取行动并不会造成我们重大牺牲,那么从道德角度来看,我们就有义务采取行动。"
然而,有效利他主义者通常持有一些反直觉的理性思考。例如,他们认为一个有能力的人与其直接为慈善机构工作,不如另谋高薪工作然后进行捐款。即使这份工作可能不那么道德或对社会贡献不大,只要能行更大的善,就是值得的。
事实上,这位年轻企业家不仅是这一理论的信奉者,更是忠实的实践者。
在其公司陷入危机后,当大多数人都在关注事态发展时,只有两位业内知名人士看出了问题的本质。
其中一位首先对"有效利他主义"提出了批评,指出这一学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有效分配"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他认为,"进行疯狂的大赌注并不断积累财富,因为你告诉自己以后会捐出去;如果你发行了一种加密货币,没必要自己先保留一部分,完全可以直接捐给慈善机构"。
按照这位业内人士的理解,有效利他主义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可能会不顾风险地积累财富,因为他们并不想占有这笔钱。但他们又是精准的效益计算者,只会进行有选择性的捐赠。
另一位业内知名人士对这一观点表示了强烈赞同,并讽刺道:"如果需要捐赠,可以使用排名前十的加密货币"。这无疑是对那位年轻企业家精于计算做派的一种嘲讽。
作为一名有效利他主义者,这位年轻企业家秉持功利主义理念。不可否认,在危机爆发前,他确实凭借这种信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成功。但正是由于对这种信念的执着迷信,导致了其公司的快速崩塌,甚至濒临毁灭的边缘。
信念的根源
对有效利他主义的信奉,源自这位企业家的青少年时期。他的母亲是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在他大约14岁时,母亲注意到他自发地对功利主义产生了兴趣。对于一个远未成年的青少年来说,这一理论开始在他的思想深处生根发芽。
大学期间,他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这足以证明他卓越的数学和物理智商。但他还在博客上撰写关于功利主义、棒球和政治的内容,以此展露他的内心世界和思想。
随后的人生道路仿佛开了挂,在有效利他主义的加持下,他收获了名誉、地位和财富。他的成功故事早已被各大媒体深入报道,为普通大众所熟知。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对有效利他主义的信奉变得越来越偏执,甚至到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作为有效利他主义的信奉者,他将挣钱和奉献视为人生事业。他是一个慈善组织的成员,该组织的成员承诺将至少10%的收入捐给有效的慈善机构。但他却计划在一生中将大部分财富捐赠给有效的慈善机构。
他对公司的政策是将其收入的1%捐赠给慈善机构。同时,他也是2020年美国大选中向某位候选人捐款最多的CEO之一,个人捐赠520万美元,仅次于另一位知名企业家。
今年加密货币市场低迷,他仍承诺将通过公司基金会向慈善事业捐赠10亿美元。
作为一个超级富豪,捐钱对他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真正考验他是否践行有效利他主义的是他的日常生活。
公开资料显示,他是一名素食主义者。这一点与功利主义有相似之处,通常健康素食主义者更关心自己的幸福,而道德素食主义者更关心他人和动物的福祉。
此外,他对外表示,在没有会议的时候,他每晚只睡四个小时,在办公室的豆袋椅上,挨着电脑睡觉。其它资料也显示,尽管身为亿万富翁,他仅与室友合租一套公寓。而且他几乎不喝酒,也不度假。
仅从这些资料来看,我们或许会认为他是一个好人。但好人做的事未必就是正确的好事。
可以说,正是由于他这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差点亲手断送了原本前途无量的公司。
他的成功轨迹与另一位年轻企业家颇为相似,都属于青年才俊。但不可否认的是,2018年是加密货币的熊市,此后整个行业处于上升期,并在2021年迎来两轮牛市。
持续的盈利和累积的成功也膨胀了他的内心,让他更加相信有效利他主义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胜法宝。为此,他需要更多行为来强化这种信念。
然而遗憾的是,做慈善需要资金、支持政治需要资金、公司业务扩张更需要资金。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最近两年他不断以高估值寻求融资,其根本原因就是他急功近利的心态。
不断地扩张、跨界(虚拟与现实世界)都需要巨额的实际资金。
然而在加密货币市场整体低迷之下,资金储备严重不足。但为了尽快达到个人目标,他开始选择掩饰公司财报,用平台代币作为抵押品。甚至在危机爆发后试图向外界宣称还有100亿美元的储备金,这一虚假信息反而暴露了他内心的慌乱。
另外,此前公司高管的离职表明内部团队与CEO之间已经出现了意见分歧,并清楚预见到公司可能面临破产或被收购的局面。
同时,此前某财经媒体披露的财报很可能是内部人员所为,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公司陷入更深的危机。
事实证明,这种"舍弃领导保全公司"的策略是有效的。
公司的代币并没有像某些失败项目那样价格归零,而是回到了2020年的水平。这表明公司仍有翻身的可能。
现在的事实也验证了这一假设,某大型交易平台提前停止收购(原计划是想让这家公司彻底垮台,收购是为了控制它,消除最大潜在对手)。另一位业内知名人士联系该公司,极有可能是想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那家大型交易平台。
此前为了防止垄断和一家独大现象,美国方面也有法务部门发出警告和声明。
回归正道
这位年轻企业家已经开始有所醒悟,并主动向员工和外界进行了深刻检讨。他的公司也并未如某些人预想的那样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首先,在对公司股东的问题上,他为在收购事件中与投资者沟通不足而道歉,并表示关于收购问题不会立即敲定。
接着,在致员工的信中,他明确表示:未来可能通过公司的两个主要实体联合进行注资,但他不想在这方面过于自信。这是试图挽回员工信心的举措。
而在社交媒体上,他发布长文深刻自省:"对不起。这是最重要的。我搞砸了,应该做得更好。"
在具体行动上,已有知情人士透露,他正寻求为公司筹集高达94亿美元的救助融资。
结语
无论是功利主义还是有效利他主义,对于个人而言,都只是一种思想工具。唯利是图不可取,脱离现实同样不可取。
有效利他主义者在践行这一理论时通常会感受到极大的快乐和幸福,但难免会过于乐观和怀有浪漫主义,从而忽视了现实条件和问题。
但目前好在这位年轻企业家已经开始放下了手中这碗熬煮了近二十年的"鸡汤",回归到现实的团队伙伴身边。
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同样,他的公司是否真的覆灭也还未盖棺定论。究竟未来他是否能脱胎换骨、洗心革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