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退隱,預警全球債務危機8月1日,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他的"告別信"。隨着75歲的達利歐出售了他在橋水基金的剩餘所有股份,並離開了董事會,一代投資傳奇正式"退隱"。上周,橋水基金向客戶通報,已經回購了達利歐的所有剩餘股份,並向某主權財富基金發行了新股。在這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交易中,該主權財富基金獲得了橋水近20%的股權。在過去50多年的投資生涯裏,達利歐曾多次成功預判重大趨勢,包括2008年金融危機和隨後的歐債危機,他曾被列入"世界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面向未來,達利歐再度發出警告:未來5年,全球性債務危機爆發的概率高達65%,美元霸權或因此受到重創。如果企業、國家和個人無法識別自身在週期中的位置,將被這股強大的"潮汐之力"吞沒。## 投資傳奇的輝煌戰績1975年,26歲的達利歐在自己的兩居室裏成立了橋水基金。從1991年旗艦基金成立至今,在達利歐的帶領下,橋水基金創下了一系列輝煌戰績,成爲了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2008年,達利歐成功預測了美國金融危機,當年橋水旗艦基金業績增長逾14%。隨後他又預見了歐債危機,2010年,橋水旗下基金的最高收益率超過40%。然而,達利歐的投資之路並非一帆風順。1982年,他因錯誤預測"美國經濟將陷入大蕭條"而損失慘重,甚至被迫向父親借款維持公司運營。這次慘痛教訓成爲他投資哲學的分水嶺。達利歐認爲,世界的運轉由五大力量驅動:債務/貨幣/經濟週期、內部秩序和混亂週期、外部秩序和混亂週期、自然力量和人類的創造力。他強調要理解驅動變化的因果關係,因爲原因先於結果出現,這種理解有助於預測未來事件。近年來,橋水資產管理規模大幅縮水,從2019年底的1680億美元降至2024年底的921億美元。但在限制規模後,旗艦基金Pure Alpha表現有所改善,2024年實現11.3%回報,2025年上半年收益率達17%。## 債務理論引發爭議達利歐的債務理論近年來遭遇了一些質疑。他認爲,一個經濟體過度積累債務就會面臨債務危機,需要通過"去槓杆"措施來壓縮債務規模。然而,有經濟學家指出,達利歐在分析宏觀經濟問題的方法論上存在兩個錯誤:錯誤地用微觀思維分析宏觀問題,以及錯誤地將宏觀經濟想象成一臺機器,忽視了不同宏觀經濟狀況下運行邏輯的差異。這些經濟學家認爲,宏觀經濟的運行有時是反直覺、反常識的。例如,美國作爲美元發行國,其債務約束不在於供給能力,而在於"美元霸權"。只要美元仍被世界各國接受爲國際儲備貨幣,美國的債務就可持續。此外,將宏觀經濟理解爲一臺機器可能導致一些錯誤認知。宏觀經濟是由對未來有預期、會因預期改變而改變其行爲的人所組成的。預期一旦改變,人的行爲就相應改變,導致宏觀經濟結構隨之變化。## 告別與展望2022年10月,達利歐將控制權移交給公司董事會,正式退居二線。如今,隨着他出售在橋水的剩餘所有股份,達利歐才算真正"退休"。回顧橋水過去50年的成功,達利歐總結了四條重要的"工作原則":選擇優秀的人和文化;建立"思想精英制度"的文化;營造允許犯錯但必須從錯誤中學習的文化;痛苦加反思等於進步。達利歐還分享了七條投資原則,包括理解現實運作方式、掌握因果關係、系統化決策標準、認識自身局限、做好多元化配置、尋求不同觀點、確保不發生不可接受的損失等。面對未來,達利歐警告投資者警惕追漲,強調平衡投資組合的重要性。他認爲,未來三到五年內,五大力量將重塑世界,我們將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達利歐看來,演化過程中存在着像潮汐般的週期循環。潮汐之力不可抗拒,投資者要麼乘風破浪,要麼被吞沒。面對這股力量,投資者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橋水傳奇達利歐退隱 警告全球債務危機風險飆升至65%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退隱,預警全球債務危機
8月1日,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他的"告別信"。隨着75歲的達利歐出售了他在橋水基金的剩餘所有股份,並離開了董事會,一代投資傳奇正式"退隱"。
上周,橋水基金向客戶通報,已經回購了達利歐的所有剩餘股份,並向某主權財富基金發行了新股。在這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交易中,該主權財富基金獲得了橋水近20%的股權。
在過去50多年的投資生涯裏,達利歐曾多次成功預判重大趨勢,包括2008年金融危機和隨後的歐債危機,他曾被列入"世界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
面向未來,達利歐再度發出警告:未來5年,全球性債務危機爆發的概率高達65%,美元霸權或因此受到重創。如果企業、國家和個人無法識別自身在週期中的位置,將被這股強大的"潮汐之力"吞沒。
投資傳奇的輝煌戰績
1975年,26歲的達利歐在自己的兩居室裏成立了橋水基金。從1991年旗艦基金成立至今,在達利歐的帶領下,橋水基金創下了一系列輝煌戰績,成爲了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
2008年,達利歐成功預測了美國金融危機,當年橋水旗艦基金業績增長逾14%。隨後他又預見了歐債危機,2010年,橋水旗下基金的最高收益率超過40%。
然而,達利歐的投資之路並非一帆風順。1982年,他因錯誤預測"美國經濟將陷入大蕭條"而損失慘重,甚至被迫向父親借款維持公司運營。這次慘痛教訓成爲他投資哲學的分水嶺。
達利歐認爲,世界的運轉由五大力量驅動:債務/貨幣/經濟週期、內部秩序和混亂週期、外部秩序和混亂週期、自然力量和人類的創造力。他強調要理解驅動變化的因果關係,因爲原因先於結果出現,這種理解有助於預測未來事件。
近年來,橋水資產管理規模大幅縮水,從2019年底的1680億美元降至2024年底的921億美元。但在限制規模後,旗艦基金Pure Alpha表現有所改善,2024年實現11.3%回報,2025年上半年收益率達17%。
債務理論引發爭議
達利歐的債務理論近年來遭遇了一些質疑。他認爲,一個經濟體過度積累債務就會面臨債務危機,需要通過"去槓杆"措施來壓縮債務規模。
然而,有經濟學家指出,達利歐在分析宏觀經濟問題的方法論上存在兩個錯誤:錯誤地用微觀思維分析宏觀問題,以及錯誤地將宏觀經濟想象成一臺機器,忽視了不同宏觀經濟狀況下運行邏輯的差異。
這些經濟學家認爲,宏觀經濟的運行有時是反直覺、反常識的。例如,美國作爲美元發行國,其債務約束不在於供給能力,而在於"美元霸權"。只要美元仍被世界各國接受爲國際儲備貨幣,美國的債務就可持續。
此外,將宏觀經濟理解爲一臺機器可能導致一些錯誤認知。宏觀經濟是由對未來有預期、會因預期改變而改變其行爲的人所組成的。預期一旦改變,人的行爲就相應改變,導致宏觀經濟結構隨之變化。
告別與展望
2022年10月,達利歐將控制權移交給公司董事會,正式退居二線。如今,隨着他出售在橋水的剩餘所有股份,達利歐才算真正"退休"。
回顧橋水過去50年的成功,達利歐總結了四條重要的"工作原則":選擇優秀的人和文化;建立"思想精英制度"的文化;營造允許犯錯但必須從錯誤中學習的文化;痛苦加反思等於進步。
達利歐還分享了七條投資原則,包括理解現實運作方式、掌握因果關係、系統化決策標準、認識自身局限、做好多元化配置、尋求不同觀點、確保不發生不可接受的損失等。
面對未來,達利歐警告投資者警惕追漲,強調平衡投資組合的重要性。他認爲,未來三到五年內,五大力量將重塑世界,我們將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達利歐看來,演化過程中存在着像潮汐般的週期循環。潮汐之力不可抗拒,投資者要麼乘風破浪,要麼被吞沒。面對這股力量,投資者是否已經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