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2025上半年AI領域融資規模創紀錄 佔全球風投58%
AI投資熱潮席卷全球,2025年上半年風投資金58%流向AI領域
2025年上半年,全球AI初創企業投資規模顯著超過2024年同期水平。僅第一季度就吸引了約600-730億美元投資,超過2024年全年AI領域總融資額的一半,同比增長超100%。AI公司在全球風險投資中的份額躍升至58%左右,較一年前的28%大幅提升。這充分體現了投資者對AI的熱情。
資本正以空前規模向AI領域集中,各大機構紛紛加大對AI領域潛在贏家的押注,這很可能重塑下半年的資金配置格局。
少數巨頭主導的巨額融資
這一時期,以領軍企業爲主的超大規模後期融資尤爲突出。3月,某AI公司籌集了400億美元,創下私募融資史上最大規模,估值達到3000億美元。另一家AI公司35億美元E輪融資後估值達615億美元。此外還有多筆大額交易,如某公司20億美元融資和另一家6.5億美元E輪融資等,進一步推高了總額。
這表明"贏家通喫"態勢正將大部分資金集中到極少數企業手中,擠佔了本可能流向早期或小規模企業的資金。
交易規模呈現兩極分化
除了備受矚目的巨額融資外,中型交易激增,而種子輪融資則保持選擇性。AI領域種子輪融資中位數達約1500萬美元(平均約4100萬美元),A輪融資中位數約7500-8000萬美元,均遠高於歷史平均水平(2022年全球各行業A輪融資中位數約1000萬美元)。C輪和D輪融資中位數集中在2.5-3億美元之間,平均值則因個別極端案例被大幅拉高。
交易規模膨脹反映出對行業領軍企業的激烈競爭。無法開出九位數支票的投資者可能轉向細分領域或更早期投資,而任何聲稱擁有AI概念的初創企業都可能獲得更大規模融資和更高估值。
行業和地域高度集中
生成式AI和核心模型/基礎設施領域在上半年吸引了超450億美元資金,佔已披露資金總額95%以上。應用型AI垂直領域則相對資金匱乏(醫療/生物技術領域約7億美元;金融科技/企業領域約20-30億美元)。從地域來看,美國(尤其是硅谷)佔據主導地位:上半年全球AI領域超99%資金流向了總部位於美國的公司。亞洲和歐洲則相對落後,中國最大一筆交易融資2.47億美元;歐洲僅出現一些中等規模融資(如英國某公司融資5000萬美元)。
此次熱潮以美國爲中心,由少數幾家大公司引領;預計美國以外的政府和投資者將在下半年做出回應,通過設立國家AI基金、提供激勵措施或進行跨境投資來避免落後。
下半年展望:熱情高漲但審慎依舊
盡管資本投入創紀錄,但投資者的審慎性正在回歸。上半年許多融資輪次都以戰略或企業投資者(雲服務提供商、芯片制造商、國防企業)爲重點,表明投資者更傾向於有實際應用場景和戰略協同效應的項目。進入下半年,投資者將密切關注那些獲得巨額資金的初創企業在產品交付、營收以及應對監管方面的表現,尤其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下半年資本可能會青睞那些展現出效率和真正市場吸引力的企業——尤其是"工具和鏟子"供應商(工具、芯片、企業軟件),這會提高新進入者的門檻,鞏固現有企業的優勢,同時對新進入者構成挑戰。
重要性
2025年上半年對AI投資而言是一個關鍵時期。當前湧入AI領域的大量資金(及其向少數參與者和地區的傾斜)將塑造未來數年的創新格局和競爭態勢。對投資者而言,了解資金流向及原因對把握2025年下半年至關重要。贏家能否證明其估值合理,還是會出現回調和重新聚焦?上半年數據爲投資組合策略、政策考量以及創始人未來半年融資前景提供了參考。
宏觀與趨勢分析
1. 融資勢頭:同比空前飆升
2025年上半年,AI初創企業風險投資遠超2024年同期水平。可靠數據顯示,僅第一季度就有約700億美元流入AI公司,超過2024年全年AI領域總融資額的一半。這意味着2025年上半年融資額達2024年上半年的兩倍以上。
2025年第一季度,AI在全球風險投資中的份額躍升至約53%-58%,而一年前約爲25%-30%。這意味着目前全球超一半的風險投資都投向了AI領域。
驅動因素:少數幾筆巨額融資;若沒有這些,全球風險投資資金同比大致持平。
對2025年下半年的影響:整體風險投資指標可能取決於AI領域的交易流量;AI領域熱情的任何降溫都可能拉低總體融資水平。
2. 融資階段:後期融資大幅增長,早期融資情況參差不齊
數據顯示,AI領域的交易規模呈槓鈴狀分布。
後期(C+輪)佔據主導地位:2025年第一季度所有行業後期融資總額達81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47%,其中AI是主要推動力。
早期階段:交易數量下降(全球早期階段交易同比下降約19%),但融資規模卻大幅增加。
要點:投資者將資金投入到更少、賭注更大的項目中——對特定的AI主題充滿信心,對其他領域則持謹慎態度。這種兩極分化的情況在下半年應會持續。
3. 行業配置:基礎模型及基礎設施建設
約95%以上的AI資金追逐生成式AI模型開發者及其基礎設施(雲計算、芯片、開發平台)。僅兩家領先公司就吸納了上半年約60%的AI領域資金。
相比之下,垂直應用領域簡直微不足道:
投資者邏輯:控制"AI堆棧";垂直應用程序可能會商品化或面臨更長的GTM週期。
4. 地域分布:美國集中,灣區佔半數融資額
第一季度全球風投資金的71%-73%流向北美;按價值計算,AI領域的資金集中度約99%在美國。僅舊金山灣區就佔據了全球近一半的風險投資。
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僅有幾筆中型AI交易(某公司融資5000萬美元,另一公司融資4400萬美元)。
亞太地區:2025年第一季度僅籌集18億美元用於AI(同比下降50%);中國最大的一輪融資是某公司獲得的2.47億美元。
總而言之:美國在這場"AI軍備競賽"中,資金投入方面佔據優勢。
5. 投資者格局:
主權財富基金及跨界基金領投了多輪融資。
大型科技公司的企業風險投資部門非常活躍。
淨效應:各方資本湧入。
下半年前瞻性展望:
監管裏程碑
各國政府仍在摸索如何應對AI。在歐盟,預計《AI法案》可能在2025年底最終確定。預計在下半年,初創企業將展開遊說大戰,也可能出現早期合規信號。在美國,關於AI的行政命令以及國會的任何動向——聽證會、擬議立法——都將至關重要。圍繞數據使用、模型透明度或芯片出口管制的新規定可能會重塑初創企業的經濟狀況和投資者信心。
此外,還要關注美國政府的AI採購情況——有關一項數十億美元計劃的傳聞可能會爲專注於企業的AI公司提供重要的需求信號。
IPO渠道和退出途徑
盡管2025年私募融資激增,但尚未看到突破性的AI IPO。這種情況可能會在下半年有所改變。一些知名公司都可能是潛在的IPO候選公司。
與此同時,並購活動可能會升級。大型科技公司可能會出手:可能會收購規模較小的AI團隊或核心基礎設施供應商。一筆重大的AI收購可能會重塑競爭格局,並爲風險投資公司帶來回報。
技術突破與產品發布
期待重大消息的披露:可能是某公司的下一代模型,或由某些知名人士合作推出的硬件。
任何能力上的重大突破(例如,能夠推理的模型或成本降低10倍的模型)都可能使高估值得到證實,並引發新的資本浪潮。
也要關注企業級吸引力——API銷售、SaaS採用情況和收入情況。但風險也存在,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或公衆濫用,可能會招致監管方面的強烈反對,從而打擊市場情緒。
總之,下半年的技術和商業執行情況將決定上半年的樂觀態勢能否持續。
監管與倫理阻力
如果政府或公衆覺得AI已失控,預計會迅速出臺幹預措施:比如實施許可制度、依據《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處以罰款,或者對某些模型施加嚴格限制。
道德阻力:醜聞、自動化導致的大規模裁員或AI生成的錯誤信息可能會迅速改變市場情緒,從而使資金更難投入。
計算與人才限制
AI的命脈——圖形處理器(GPU)和精英工程師——仍然稀缺。
GPU瓶頸可能會讓資金不足的團隊被迫退出,而資金雄厚的公司則會囤積計算資源。
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頂級公司紛紛網羅頂尖人才。
燒錢速度在飆升:一些初創公司每年在雲服務上的支出超過1億美元,卻未能快速推出產品。如果成本與產品之間的差距繼續擴大,預計會出現融資折價和殘酷的市場重置。
模型商品化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大型語言模型(LLM)競賽正在推動快速商品化。開源發布模糊了差異性。
護城河正在轉向數據質量、分銷渠道或垂直整合。
如果領先公司開始敗給精簡的開源參與者,或者企業自行開發的模型,風險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