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去中心化數字身份:Polkadot生態重塑Web3信任體系
去中心化數字身份:重塑網路信任體系
在當今數字經濟中,個人數據已成爲一種重要資源。企業通過收集數據盈利,政府利用它進行檔案管理,而黑客則試圖竊取這些信息。用戶爲了證明自己的身分,常常被迫提供過多的個人信息。
然而,Web3技術正在爲這一現狀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去中心化身份(Decentralized Identity, DID)系統讓用戶能夠真正擁有和控制自己的數字身份,靈活決定要分享哪些信息以及與誰分享。
去中心化身份的運作機制
DID可以被理解爲一個自主生成的"數字護照編號"。它不同於傳統的電子郵箱或政府發放的身分證,而是由用戶自己創建,並記錄在區塊鏈等去中心化網路上。這種身分不會被撤銷,也不依賴任何單一平台或機構。
"可驗證憑證"是與DID配套的電子版權威證書,如駕照、畢業證或年齡證明等。這些憑證由可信機構籤發,存儲在用戶的數字身份錢包中。DID作爲身分的核心錨點,而每份憑證則對應用戶的特定信息。
這種系統的主要優勢包括:減少對中心化數據庫的依賴,降低數據泄露風險;不再被綁定在特定平台上;驗證過程可通過加密技術快速完成。用戶可以只證明必要的信息,如"年滿21歲",而無需透露具體生日。
Web3中的身分演變
"擁有自己的數字身份"的概念並不新鮮。在2021-2022年的NFT熱潮中,許多人註冊了自己的ENS(Ethereum Name Service)域名,將其視爲個人品牌的一部分。這反映了用戶對控制自己線上身分、掌握數據流向的需求。
同時,PFP(頭像)NFT和匿名身分的興起,展示了身分可以公開但不必暴露真實信息的可能性。這些趨勢預示着一種新型身分的出現:跨平台、去中心化、用戶自主且保護隱私。
KILT Protocol:實踐中的去中心化身份
KILT Protocol是基於Polkadot構建的身分協議,已在多個現實場景中得到應用:
這些應用共同的優勢是:用戶可驗證身分而不失去數據控制權,信任既可驗證又可轉移,同時保護隱私。
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
盡管去中心化身份的基礎架構已經成型,但要實現廣泛普及仍面臨一些挑戰:標準不統一、監管不明確、用戶體驗需要改進等。然而,也有積極的進展,如W3C已正式認可DID和Verifiable Credentials作爲網路標準。
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
Polkadot的角色與願景
Polkadot創始人Gavin Wood強調,數字身份是通往更開放、公平互聯網的關鍵。他提出的"自我主權"概念強調用戶應自主掌控數據,而非依賴平台。
KILT作爲Polkadot上的原生rollup,提供了可擴展、安全、互操作的身分憑證系統。它利用Polkadot的共享安全、低費用和多鏈連接優勢,使去中心化身份的構建更具可持續性和應用潛力。
Polkadot的多鏈架構和中性設計使其特別適合作爲身分基礎設施。在Polkadot生態系統中,憑證可以在不同服務和社區間流動,實現隱私保護下的連續性。對Polkadot而言,身分不僅是一項功能,更是其長期願景的基礎:構建一個更私密、可互操作、用戶可控的互聯網。
結語
當前的登入系統主要服務於平台,而非用戶。去中心化身份正在重塑這一模式,讓用戶重新掌握身分的主導權。盡管仍處於早期階段,但相關生態已初具規模,在AI、DePIN、遊戲等領域都有實際應用。
Web3不僅關乎代幣和技術,更是一個賦予人們"數字身份主權"的轉變過程。未來的身分將是主權化、可互操作、用戶可控的,而Polkadot正在推動這一未來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