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雄安區塊鏈實驗室成立 探索智慧城市建設新路徑
區塊鏈實驗室成立 雄安積極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近期,區塊鏈領域接連傳出重磅消息。央行數字貨幣研發取得新進展,多家大型商業銀行陸續開展內部測試。與此同時,由國家信息中心主導的全國性區塊鏈服務網絡BSN也即將啓動。
這些令人振奮的消息背後,是政府和企業長期以來在多個領域進行的試點和籌備。無論是法定數字貨幣,還是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平台,都已在雄安新區進行了實踐探索。
今年3月底,雄安新區區塊鏈實驗室正式掛牌成立,標志着當地決定進一步系統化、深入化地研究和應用區塊鏈技術。事實上,過去兩年多時間裏,雄安已經在區塊鏈領域做了大量探索工作:
2017年上線區塊鏈資金管理平台;2017年底建立金融科技實驗室;2018年初推出區塊鏈租房應用平台;2018年4月"千年秀林"項目通過大數據系統爲每棵樹建立"身分證";截至2019年10月,區塊鏈資金管理平台已爲11萬人次發放工資;2019年11月宣布將上線自主知識產權的區塊鏈底層平台;同月實現全國首例"區塊鏈+訂單融資",授信400萬元。
毫無疑問,在中國政府主導的區塊鏈產業版圖中,雄安無論在政策支持力度、應用場景豐富度,還是在機構參與規格、使命定位上,都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
新成立的實驗室將成爲觀察雄安區塊鏈研發、應用和生態建設等多方面情況的重要窗口。近日,雄安區塊鏈實驗室副主任李軍接受採訪,分享了實驗室的發展目標和重點探索方向。
李軍表示,實驗室成立的初衷主要有兩點:一是研究服務於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和發展數字經濟所需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與運用理念。目前國內雖有不少機構研究區塊鏈,但缺乏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爲重點的研究機構。二是爲智慧城市領域的區塊鏈創新提供抓手和牽頭。實驗室將聚合雄安已有的區塊鏈應用,未來如果做大做強,還可以對外輸出知識和技術能力。
在參與機構方面,已經有兩類企業表態參與:一是承擔雄安多項建設任務的大型國企和央企,如中國電科集團和電信運營商;二是四大國有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科院計算所、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也已確認參與。李軍表示,實驗室還將向創新創業類中小企業開放,相關準入機制正在制定中。
談到重點探索方向,李軍指出將圍繞助力雄安新區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和發展數字經濟兩大目標。具體包括:一是研發面向智慧城市的開源區塊鏈;二是將區塊鏈打造成基礎設施,支持多個應用共用一套區塊鏈;三是研究運營機制、市場準則乃至相關理論方法。
在標準研究與測評認證方面,李軍透露相關工作已在進行中,目前主要圍繞雄安建設所需的地方性標準和規範。未來如果做得好,有望快速拓展爲國家級乃至國際級標準。實驗室將在智慧城市各細分領域與相關機構合作,研究如何定制化應用區塊鏈,提升建設水平。
關於人員構成,李軍表示實驗室將打造成開放式的創新平台,除了少量常備人員外,更多的是帶着想法和項目前來合作的人才。實驗室歡迎全國優秀人才入站,部分人員可獲得經費支持。
李軍認爲,目前國內自主可控且面向智慧城市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平台較少。雄安將打造一套自主可控的平台,同時兼容其他優秀的區塊鏈系統。他表示,區塊鏈應用落地是大趨勢,但作爲基礎設施需要長期建設。雄安已有的區塊鏈應用將被整合成體系,未來還將在社會治理、民生服務、智慧交通等十幾個領域持續落地。
最後,李軍指出,雖然區塊鏈目前未被明確列入新基建範疇,但與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領域緊密融合。他相信,如果雄安的區塊鏈試點做得好,未來有望成爲一個獨立的產業。區塊鏈技術將隨着新基建的推進而得到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