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emy Allaire 三次准确预见了未来。第一次是在 1990 年,当时大多数人甚至没有听说过“互联网”,他就发现了万维网的变革性潜力,这一洞察最终促成了 ColdFusion 的诞生,也让他获得了数百万美元收入。
第二次是在 2002 年,他预见未来任何人都能在全球范围内分发视频内容,无需依赖电视网络,这一愿景催生了 Brightcove,并为他带来了数亿美元的收益。
第三次是在 2013 年,他意识到加密货币有机会成为全新金融体系的基石,而这次押注可能彻底改变货币的运行逻辑。
USDC 稳定币由他主导创建,每年处理数万亿美元的交易,已成为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之间的重要桥梁。
而作为一位善于发现常人难以察觉趋势的企业家,Allaire 仍在持续为未来搭建基础。
助记词、链切换、钱包混乱——这些并不是所谓的“功能”,而是妨碍用户体验的障碍。
NEAR 基金会正在搭建解决这一切的基础设施。
他们支持那些让 Web3 对所有人可用,而不仅仅是开发者和加密原生群体的工具与协议。
场景如下: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糟糕的用户体验阻碍行业普及,NEAR 正在着手改变这一现状。
Jeremy Allaire 的室友做了一件当时不可思议的事。他在校计算机服务部门工作,为自己的房间拉通了互联网。当绝大多数人还以为“web”是指蜘蛛网时,Allaire 已经在直面未来。
第一次连上互联网时,他感受到世界已然不同。
他立刻意识到:“这将改变世界。”这并非普通的大学激情。到 1993 年毕业时,互联网已成为他“人生核心热情”。
这一切的时机极具突破意义:当时,Allaire 用上互联网是比 Netscape、Yahoo、乃至“cyberspace”一词广为人知还要早,他已经触摸到了人类社会下一个时代的边界。
但这场变革的基础还要更早追溯。
13 岁的 Jeremy 提出“借我 5000 美元开办棒球卡交易生意”的请求。父亲 Jim 是心理学家,母亲 Barb 是新闻编辑,二人都理解人性和信息。但年少的 Jeremy 却想用一笔不小的钱做起“卡片买卖”。
别的小孩集卡娱乐,Jeremy 则看到了市场错配、价格走势和套利机会。
他成功让父母的投资翻倍。
Jeremy 遇到一大难题:绝大多数人对互联网毫无概念。于是,他干脆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Global Internet Horizons 诞生,向媒体出版行业提供互联网咨询。但咨询改变不了世界。
他们用 J.J. 的 18000 美元积蓄成立了 Allaire Corporation,全部身家都押上了。
J.J. 负责技术,Jeremy 把握市场。这是 1995 年——Netscape 尚未统一浏览器市场,企业尚未领会互联网=金钱的理念。
ColdFusion 一经发布便颠覆局面,它让静态网页摇身变为可连接数据库、管理用户、处理交易的互动应用。
MySpace、Target、玩具反斗城、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英特尔等公司无需大规模开发团队就能建设动态网站。ColdFusion 由此成为电商中枢、内容管理基石,也是互联网泡沫时代的引擎。
公司由明尼苏达的 12 人团队创立,并很快实现盈利。
他们发现网络发展速度远超预期,转而前往波士顿,与 Polaris Ventures 筹得首笔 250万 美元投资。
搬去硅谷未果,被嫌“太小”,改去波士顿,结果反而因当地技术氛围、人才资源而受益,无须卷入硅谷的喧嚣和内卷。
公司年营收从 1996 年略超 100 万美元跃升至 2000 年约 1.2 亿美元,员工逾 700 人,业务遍及北美、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1999 年 1 月以互联网软件早期巨头身份纳斯达克上市,证明互联网不仅是炒作。
2001 年 3 月,电话打来,迎来重大抉择。
Macromedia 抛来 36000万 美元收购邀约。
当时 29 岁的 Jeremy 正在迈向人生巅峰。
他答应了,兄弟二人出售 Allaire Corporation,Jeremy 出任 Macromedia CTO,J.J. 则离开科技圈寻找新人生。
2002 年,Jeremy Allaire 带着一个颠覆性创意走进 Macromedia 会议室。
作为 CTO,他很清楚 Flash 技术的影响力——98% 电脑装有 Flash,宽带普及即将到来,一切条件都已成熟。
他提出 Project Vista ——在任意网站实现视频录制、上传和发布的系统,每个人都可成为主播,直通全球受众。
如果说那时有 YouTube,实际上 Google 甚至还没意识到视频平台的价值。
管理层虽然认真聆听,却否决了该项目。
Jeremy 亲眼见证了公司错失媒体的下一个时代。曾给世界带来 Flash 的公司,这次却放弃了在线视频这片蓝海。
2003 年 2 月,Jeremy 选择离开 Macromedia。
彼时同事都觉得他“疯了”——大企业 CTO、高薪厚职、核心产品掌控,何必离开?
因为,他已看见未来,而 Macromedia 却无心变革。
Jeremy 随后加入 General Catalyst 担任驻场企业家。整整一年,他研究市场动态,布局大战,直至电视行业变革机遇到来。
2004 年,他联合创办 Brightcove,目标是“为独立视频创作者提供直达消费者的分发环境,绕开电视台和频道限制”。
与首次创业不同,这次他选择“直接拿 VC 融资,快速扩张”。挑战电视行业必须要大资本和内容方合作资源。
公司的使命反映了他对互联网民主力量的新认知。业务扩张证实了他对趋势的判断。无法承受电视成本的内容创作者拥有了全球发行渠道,独立电影人无需再向巨头低头。
2012 年,Brightcove 成功上市,估值 29000万 美元,Jeremy 持股 7.1%。
Brightcove 改变了在线视频分发格局,但在取得巨大成就后,Jeremy 于 2013 年卸任 CEO、转任董事长。
为何再次离场?因为他又预感到下个巨变即将到来。
2013 年,Jeremy Allaire 再次专注于电脑,仿佛回到 23 年前的那间宿舍。
他的关注点转向了比特币。
2008 年金融危机令他对传统银行业彻底反思。雷曼兄弟倒闭、贝尔斯登消失……全球金融体系险些崩溃,Jeremy 开始寻找新解法。
初见比特币时,他又感到惊人的熟悉。他对《财富》杂志 表示:“我对数字货币,尤其比特币的第一印象完全与互联网初期类似。我们正在建设一种强大得足以改变世界的底层科技。”
他将其形容为“全球货币管道系统”,其作用如同 HTTP 之于互联网。
2013 年 10 月,Jeremy 与 Sean Neville 共创 Circle。
目标是创造基于互联网、依托开放平台和标准、如比特币等的新一代全球通用货币。
Accel Partners 等知名 VC 立刻投资,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金融领域的范式变革。
Jeremy 希望创造“可编程货币”,实现近乎即时结算,成本远低于传统电汇。他们不只是想提升旧有金融服务,而是打造全新全球金融服务模式。
不过,Circle 的早期比特币消费产品与交易业务并未取得预期突破。关键转折发生在 Jeremy 意识到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于加密资产波动性。
Circle 联合 Coinbase 组建 Centre Consortium,推出 USD Coin。所有 USDC 都有真实美元储备支撑,币值稳定等额 1 美元。
企业可用 USDC 享受加密货币优势(跨境秒转、7×24 可用、智能合约),却无需承受比特币的巨大波动。
Jeremy 选择了一条极具挑战的合规道路。Circle 不是像其他加密公司一样在灰色地带操作,而是主动与金融监管部门合作,确保 USDC 达到最高透明度和合规标准。
这使 Circle 在竞争中有时处于劣势,因很多稳定币发行方更快推进、较少关注监管。但 Jeremy 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
到 2025 年,USDC 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稳定币,流通量超过 640亿 美元。企业用 USDC 汇款,开发者基于它构建应用,个人可全球极速汇款。
圈内普遍认为 USDC 的分销挑战近乎不可能。Tether 依靠亚洲交易所快速渗透,Circle 却需要从零组建网络。
Circle 的应对之道,是与 Coinbase 建立战略合作,将净利息收入的 50% 用于换取 Coinbase 网络中的分销资源。
代价高昂?确实如此。效果如何?极为显著!
USDC 因此成为西方市场上取代 Tether 的首选稳定币。
2023 年 3 月 10 日,迪拜——本应是 Jeremy 儿子 13 岁生日的周末。
凌晨两点,电话骤然响起。
硅谷银行爆雷,Circle 有 33亿 美元 USDC 储备资金存在该行。
短短数小时内,USDC 与美元脱钩,最低跌至 0.87 美元。行业恐慌,Jeremy 五年心血的稳定币面临归零风险。
Jeremy 远程组建 Google Meet “作战室”,与美国东部团队并肩作战。他儿子的生日聚会已抛到脑后,保全用户资产成为唯一要务。
A 方案:立即将资金转往其他银行。
B 方案:依赖 FDIC 存款保险弥补损失。
C 方案:寻找愿意折价收购 SVB 资产的买家。
全球关注下,Jeremy 公开承诺:若 SVB 存款无法追回,Circle 全额垫付用户损失。
这场危机考验着 Jeremy 所坚持的一切——高度透明、责任担当、在困难时刻坚持做对的事。
Circle 实时发布详细说明,公开透明地展示事件经过及应对措施。
三天后,联邦监管层宣布保证 SVB 全额存款安全。
USDC 恢复锚定,危机化解。
Jeremy 向行业证明了:Circle 能在极端冲击中守住用户信任。他选择积极合规的路径,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最大价值。
Circle 发展至今,Jeremy 一直是加密货币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合规倡导者。他多次在国会作证,参与全球监管协调,积极推动行业规则建设,尽管很多创业者倾向于轻监管。
2024 年,Circle 成为首家合规欧盟加密资产市场(MiCA)法规的全球主要稳定币发行方。
参考阅读:Circle 赢得欧盟 🏆
战略效果逐步显现。
随后,Jeremy 决定推动 Circle 上市。
上市之路并不顺利。2021 年原拟 SPAC 合并未获 SEC 批准,但 Jeremy 选择继续坚持。
2025 年 7 月,Circle 成功登陆纽交所。
公司营收表现强劲,监管合规,商业模式具备可扩展性。上市后公司估值超过 46亿 美元。Jeremy 围绕稳定币的十年耐心终于结出硕果。
如今,Circle 以股票代码 CRCL 交易,市值已超 400亿 美元。自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上涨 430% 以上,Jeremy 的愿景成为加密行业最具影响力的 IPO 之一。
参考阅读:Circle 的非凡旅程 🎢
Jeremy 相信,稳定币正迎来“iPhone 时刻”——技术真正普及前夜。
2025 年 7 月 18 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 GENIUS 法案,彻底印证了 Jeremy Allaire 过去十年的努力。美国首部全面稳定币立法落地,Jeremy 一贯的合规战略将 USDC 推向绝佳位置。
GENIUS 法案实现了 Jeremy 长期呼吁的三项变革:一是确认稳定币并非证券,行业合规障碍彻底扫清;二是强制要求由国债等安全资产全额储备,保障资金透明性;三是要求稳定币发行方接受与银行同等的合规监管。
Jeremy 多年投入建设的基础设施,如今终于迎来政府全面追赶的时代。程序化货币不再是遥远设想。
这位曾在 1990 年预见互联网、2002 年推动视频普及、2013 年引领加密革命的先知,第三次预言再次改变了世界财富流转的方式。
在加密行业普遍强调“快速颠覆”之际,他用耐心、坚持和卓越洞察力证明:最具变革意义的创新,往往来自那些能洞察时代前沿并持之以恒的人。
三次预言带来了三大产业的深刻变革。如果他的判断一如既往,最重大变化还在前方。
关于 Circle 创始人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敬请期待下周我们继续呈现下一个精彩人物。
下期再见,敬请保持好奇心。